关于风筝的古诗
梨花满院飘香雪,高楼夜静风筝咽。――毛熙震《菩萨蛮・梨花满院飘香雪》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飘零零,二月风筝线儿断。――卓文君《怨郎诗》
人人夸你春来早,欠我风筝五丈风。――孔尚任《风筝》
两廊振法鼓,四角吟风筝。――李白《登瓦官阁》
家邻镇粤将军署,时为放风筝之戏,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,庄直入索取。――佚名《神童庄有恭》
尘埋粉壁旧花钿,乌啄风筝碎珠玉。――元稹《连昌宫词》
结伴儿童裤褶红,手提线索骂天公。――孔尚任《风筝》
儿童散学归来早,忙趁东风放纸鸢。――高鼎《村居》
竹马踉 ��冲淖去,纸鸢跋扈挟风鸣。――陆游《观村童戏溪上》
石马立当道,纸鸢鸣半空。――范成大《清明日狸渡道中》
柳条搓线絮搓棉,搓够千寻放纸鸢。――徐渭《风鸢图诗》
人瘦损、纸鸢风恶。――纳兰性德《茶瓶儿・杨花糁径樱桃落》
门前艾蒲青翠,天淡纸鸢舞。――苏轼《六幺令・天中节》
风筝是由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,至今已2000多年。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,研制三年而成,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。后来鲁班用竹子,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,更而演进成为今日多线风筝。传“墨子为木鹞,三年而成,飞一日而败”。
到南北朝时,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;从隋唐开始,由于造纸业的发达,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;到了宋代,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。
宋人周密在《武林旧事》写道:“清明时节,人们到郊外放风鸢,日暮方归。”“鸢”就指风筝。北宋张择端的《清明上河图》,宋苏汉臣的《百子图》里都有放风筝的生动景象。
公元1600年,东方的风筝(菱形)传到了欧洲。
风筝起源于中国,最早的风筝是由古代哲学家墨翟*的。中国风筝问世后,很快被用于传递信息,飞跃险阻等军事需要。
参考资料:风筝-百度百科
1、儿童放学归来早,忙趁东风放纸鸢。――清・高鼎《村居》
译文: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,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。
2、草长莺飞二月天,拂堤杨柳醉春烟。――清・高鼎《村居》
译文:农历二月,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,黄莺飞来飞去。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,随风摆动,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。
3、只凭风力健,不假羽毛丰。红线凌空去,青云有路通。――清・吴友如《题画诗》
译文:风筝只依靠风的力量就能有矫健的英姿,不用凭借羽毛丰满。牵着的红线向天空飞去,这就是直上青云通畅道路。
4、结伴儿童裤褶红,手提线索骂天公。人人夸你春来早,欠我风筝五丈风。――清・孔尚任《燕九竹枝词》
译文:小孩子成群结伴,穿着红裤子放起风筝,提着风筝线怒骂老天爷:人人都夸奖你春天来得早,你为啥不起一阵春风把我的风筝送上天。
5、依稀似曲才堪听,又被风吹别调中。――唐・高骈《风筝》
译文:那音调模糊成曲勉强能欣赏,但不久又奏出另一种声调。
风筝是由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,至今已2000多年。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,研制三年而成,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。后来鲁班用竹子,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,更而演进成为今日多线风筝。传“墨子为木鹞,三年而成,飞一日而败”。
到南北朝时,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;从隋唐开始,由于造纸业的发达,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;到了宋代,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。
宋人周密在《武林旧事》写道:“清明时节,人们到郊外放风鸢,日暮方归。”“鸢”就指风筝。北宋张择端的《清明上河图》,宋苏汉臣的《百子图》里都有放风筝的生动景象。
公元1600年,东方的风筝(菱形)传到了欧洲。
风筝起源于中国,最早的风筝是由古代哲学家墨翟*的。中国风筝问世后,很快被用于传递信息,飞跃险阻等军事需要。
参考资料:风筝-百度百科
1、儿童放学归来早,忙趁东风放纸鸢。――清・高鼎《村居》
译文: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,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。
2、草长莺飞二月天,拂堤杨柳醉春烟。――清・高鼎《村居》
译文:农历二月,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,黄莺飞来飞去。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,随风摆动,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。
3、只凭风力健,不假羽毛丰。红线凌空去,青云有路通。――清・吴友如《题画诗》
译文:风筝只依靠风的力量就能有矫健的英姿,不用凭借羽毛丰满。牵着的红线向天空飞去,这就是直上青云通畅道路。
4、结伴儿童裤褶红,手提线索骂天公。人人夸你春来早,欠我风筝五丈风。――清・孔尚任《燕九竹枝词》
译文:小孩子成群结伴,穿着红裤子放起风筝,提着风筝线怒骂老天爷:人人都夸奖你春天来得早,你为啥不起一阵春风把我的风筝送上天。
5、依稀似曲才堪听,又被风吹别调中。――唐・高骈《风筝》
译文:那音调模糊成曲勉强能欣赏,但不久又奏出另一种声调。
标签: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2 海峡变频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皖ICP备2022009963号-10 联系邮箱:396 029 142 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