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片)
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王逸群 通讯员 费彪 王鉴
8月2日下午,杭州市临平区企业服务中心会议室内气氛热烈。“家纺企业相互间差异性强,数字化改造很难有借鉴参考的样本,怎么办?”面对企业的提问,受邀前来“把脉开方”的中服科创研究院经理汪慧努建议:“数字化改造的目的是减成本,增效益,改造的方案也要量身定制。”
这是临平“助企圆桌会”的讨论现场。围绕这期主题——“‘大数据+’赋能产业升级、‘临品’破圈潮创未来”,6位家纺企业负责人分享各自经历,并与政府部门负责人、助企服务员、行业专家等,展开了一场“头脑风暴”。
家纺是临平传统优势产业。目前,全区各类家纺企业已有四千余家,已形成年产销售约500亿元规模的产业集群。随着外部需求的变化和数字化改革的深入推进,传统企业正面临转型升级、抱团发展的关键期。为此,临平举办“助企圆桌会”,通过政府“做东”、专家“做客”、企业“问诊”的三方圆桌会,互相交流经验,解决企业在转型过程中的问题诉求。
浙江布言布语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盛泽平是企业负责人之一。2005年,他将企业落户临平,从事窗帘的研发销售等。“我们目前面对销售市场不确定等问题,需要和大家一起找找思路。”他随即又抛出了问题:“比如品牌布艺基地,能不能请政府提供一些支持帮助?”
“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,智能化家纺产品将成为未来的主流趋势。个性化、差异化将成为竞争关键,未来更需满足消费者不同的需求。”听了服务型制造研究院(杭州)有限公司研究员陆雨翔的建议,在座的企业家们连连点头:“这个建议比较好。”临平区相关负责人也现场交办,要求相关部门全力解决企业难点、堵点、痛点问题。
“圆桌会”轻松的氛围,让企业家们打开了“话匣子”。“我们上个月刚刚签订合作,将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的深度融合,在公司生产关键环节大幅提升数字化水平。”众望布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莫卫鑫现场分享经验。他还建议,从事数字化研发的企业,可以多开发一些个性化的数字化系统,而不是一个版本“通吃”大中小企业的市场。
从如何打破数字化转型瓶颈、怎样拓展市场,到家纺产业未来发展……激烈的脑力激荡,贯穿在整场交流中。在全省推进“一号工程”背景下,临平将“助企圆桌会”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之一,努力当好“店小二”。一场“圆桌会”,也释放出临平持续推动智能制造发展、优化营商环境的信号,给企业吃下一颗“定心丸”。“希望以后能多举行这样的茶话会。”企业家们纷纷说道。
3个小时过去,现场热烈的讨论仍未停止。“接下来我们将继续通过这样的形式,面对面与企业、专家加强沟通交流,在多走、多看、多问中及时帮助企业,以精准、专业、贴心的服务,实现企业发展和区域经济提升共赢。”临平区相关负责人说。
“转载请注明出处”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2 海峡变频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皖ICP备2022009963号-10 联系邮箱:396 029 142 @qq.com